关于实施“二孩政策”后做好相关保障的建议
时间: 2017-01-24 来源: 点击量: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基本条件之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这是继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之后的又一次人口政策调整。“二孩政策”的实施对妇幼保健、医疗教育资源配套、生育(育龄)妇女权益保障等方面都将产生一定影响。
一、我市目前的基本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妇幼保健方面:参照2015年都江堰市统计数据,全市现有户籍人口约为65万,流动人口约20万。户籍人口中有育龄妇女154471人(15-49岁),7岁以下儿童29715人,2015年分娩量6500余人。虽然“5.12”地震后,通过上海援建,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妇幼健康保障得到了全面加强,但妇幼保健三级网络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作为该项工作的牵头单位都江堰市妇幼保健院,因面积受限,床位不足,完全不能满足妇幼医疗保健服务需求,同时,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不同程度存在规模不够、设备配置不足、专业人员匮乏、财政投入不足等问题。
(二)医疗教育资源配套方面:一是我市现有产科床位共173张,床位使用率接近或超过100%;二是没有一家医疗机构具有产前诊断资质;三是现有儿科床位(含新生儿科)不足200张;四是儿科医生总数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我市具有资质的儿科医生不到50人。
目前,全市有公办幼儿园40所(其中:投入使用27所,在建13所)。根据妇幼保健院提供的相关数据预测,存在幼儿园编制偏少,临聘人员偏多,队伍素质整体较差,师资流动性较大的问题。
全市现有小学有24所,学位数35100个,已经入学30860人,总体学位基本能满足,但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人员逐年递增,乡镇拆迁进城人员骤增,城区小学学位非常紧张,乡镇部分学校服务区内户籍适龄儿童呈递增趋势,全市学位情况需求不平衡。全市中小学在编在岗教职工4407人,在校学生50337人。综合中小学学生生源、“二孩”和教师退休的情况,预计2017—2020年,我市中小学教师的需求缺口在200人以上,教师缺编情况严重。
(三)生育(育龄)妇女权益保障方面:我市目前有产科执业机构4家,全市没有一家医疗机构具有产前诊断资质,三维彩超系统诊断资源匮乏,具有资质的儿科医生不足50人。在育龄妇女中,特别是农村妇女和“4050”妇女,在就业创业方面存在就业创业意识不强,适应市场能力不足等问题,市场就业率明显低于男性的状况依然存在;育龄妇女社会保障方面存在政策性差异,表现在成都市出台政策对个体新参保人员不再征收生育保险,造成家庭经济负担增大;育龄妇女劳动权益保障方面存在因全面“二孩”政策实施,用人单位不同程度压缩招用女职工名额,凸显育龄妇女在求职过程中的“天花板效应”。
(四)构成社会单元的家庭和适龄夫妇生育“二孩”意愿方面:存在三个担忧,一是对家庭经济条件的担忧;二是对自身体力精力的担忧;三是职场女性对职业生涯的担忧。
二、相关建议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将有助于缓解中国日渐突出的人口老龄化危机,为国家保持长期均衡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为进一步促进“二孩政策”在我市的落实,切实保障基层服务能力的提高,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加大对医疗助产机构的政策倾斜、编制调整、财政投入力度,吸引优秀儿科医生、产科医生到基层服务,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建议市政府在制订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中,根据区域布局,适当新增儿科医院、妇产医院或在现有医院新增儿科专科、妇产科专科;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合理布局,不断提高妇幼保障工作的覆盖面和技术服务水平。
(二)进一步调整幼儿教育、中小学校点位和学位数,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群众就学需求。建议市政府在建设国际旅游名城的过程中,结合重大投资项目建设、乡镇拆迁进城人员增加、进城务工人员逐年递增和规划布局,逐步完成幼儿园、小学、中学点位和学位数调整,以便今后更好地应对满足群众就学需求。
(三)进一步给予卫生计生职能部门必要的人员、经费保障。为进一步做好人口监测、统计、规划等宣传引导工作,建议市政府加大对卫生计生部门的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好各相关职能部门的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和相关保障政策措施的完善工作,建议市政府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大数据、大格局、大融合的工作平台,促进适龄夫妇群体生育“二孩”的社会保障宣传到位、实施到位、落实到位,提升政府公众形象。
(市政协社法群团委员会报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