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都江堰市委员会“城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协商座谈会会议纪要

时间: 2015-07-09 来源: 点击量:

  今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打造特色街区,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部署。市政协积极关注城区六条特色街区规划建设和区域产业发展情况,并组织委员会同相关部门走访调研和座谈交流。按照《政协都江堰市委员会2015年度协商工作计划》安排,市政协于6月25日召开了“城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专题协商座谈会。此次会议,旨在通过协商讨论,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特色街区建设目标,结合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落户我市的重大机遇,围绕我市区划调整后,新设立的街道如何转变职能、促进城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工作思考和对策建议。市政协主席高润川,副主席殷波、马学锋、胡贵才,党组成员闵云万,秘书长邹显树和各专委会主任出席会议,市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纪检组长、专委会副主任列席会议。市政府副市长袁明,市委政研室、市委编办、规划局、发改局、投促局、商务局、经科信局、旅游局、市场监管局、文广新局、旅管委综合部分管负责人,灌口街道办、幸福街道办、永丰街道办、银杏街道办、奎光塔街道办主要负责人和4名政协委员应邀参加会议,并作了专题发言。 

  现将会议情况纪要如下: 

  会议认为,当前都江堰市城区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发挥旅游业的“引擎”作用,加快促进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断提升旅游经济在GDP总量和第三产业中的比重,显得尤为重要。我市首批启动的风情美食、旅游纪念品、中医养生、古玩字画、户外运动用品、旅游集散服务六条特色商业街区,是推进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建设和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对于落实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三步走”战略有着重要作用。 

  会议认为,全市上下要提高认识、增强信心,以特色街区建设为抓手,以全市服务业提档升级为主线,以聚集产业、服务游客、完善配套、促进消费为主要目标,围绕多层次客群需求,全面推进特色街区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把特色街区建设成为生活与创业、文化与经济、历史与现代、传统与时尚、商贸与旅游高度融合的城市旅游展示之地和体验之地,形成业态、生态、文态、形态“四态合一”的精致旅游服务集群。 

  会议指出,我市特色街区创建处于启动建设阶段,还存在项目招引政策不明确、规划设计滞后、龙头项目缺乏、资源整合乏力等问题,制约了特色街区建设的推进和城区以旅游业为先导的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综合座谈发言情况,就打造特色商业街区、促进城区旅游转型升级提出以下建议: 

  一、坚持科学规划,促进协调发展 

  随着万达文化旅游城的落户,都江堰市的传统旅游产业格局将发生重大改变。六个特色街区与万达文化旅游城毗河相邻,街区的规划布局、产业定位、项目招引与万达项目紧密相关。希望相关部门与万达项目业主密切对接,根据万达项目的业态布局来优化特色街区的规划,避免两者业态相近、同质竞争,实现特色街区的错位和协调发展,消除投资者进驻特色街区的观望心态。 

  二、注重配套建设,凸现品牌效应 

  特色街区在规划建设时,应重视配套设施建设,根据各街区的功能定位、产业特色、文化本底和市场基础,力争突出街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打造个性鲜明、充满活力、内涵丰富、环境优美、景观靓丽的特色街区,形成城市旅游景点。应增强特色街区的旅游、休闲和游憩功能,如:开辟休憩场所,配备座椅、电话亭、自动售货机、残疾人设施等人性化设施,体现对消费者的人文关怀。应完善特色街区公共交通条件,将传统景区、新兴景点、交通干线、特色街区进行串连衔接,增加游客和市民的易达性,增强消费意愿。应做好消防配套设施规划与建设,确保特色街区消防安全。应整治脏乱差现象,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营造浓厚的商业文化氛围。 

  三、融入特色文化,提升街区品位 

  将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与特色街区建设有机融合。我市文化底蕴十分丰富,水利文化、道文化、熊猫文化、茶文化享誉中外,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有待挖掘展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洞经音乐演奏、柳街薅秧歌、青城武术、青城太极、川剧表演等深受群众喜爱,聚居的藏、羌、回等少数民族具有多元的文化元素。在规划建设中,根据特色街区定位,要给文化留足空间,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文旅融合、文旅互动,把文化形态更多转化为产业形态,让特色街区更具文化内涵和吸引力。 

  四、立足既有资源,培育街区商气 

  经较长时期的发展,我市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名小吃、名手工制作用品、名商店,它们虽然不能同国内、国际大品牌相提并论,但是特色鲜明,有较大的培植空间和发展前景。相关部门与街办应对其进行普查,制定发展提升规划,明确一批优先发展的项目,融入到“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对地方品牌业主进驻特色街区应给予特殊政策扶持,并落实到位。都江堰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城区周边旅游景点、旅游资源较多,特色街区建设应同已建成的景区、景点相呼应,串珠成线,为游客“快旅慢游”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条件,进一步满足游客消费意愿,让游客实现 “舒适旅游”。 

  五、加强宣传营销,提高对外知晓度 

  长期以来外界对都江堰旅游项目的理解就是青城山的“幽”和都江堰的“水”。近几年增加了一批旅游景点和项目,但是外界知晓度较低。在向旅游全域化迈进,推进城区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今天,加大宣传营销力度,提高对外知晓度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在运用传统媒体进行宣传营销的同时,应多方运用互联网平台开展对外宣传推广工作。建议设立“都江堰旅游创新展示平台”,吸引社会各类人士参与到都江堰旅游推广中来,面向全世界鼓励、奖励那些为都江堰市旅游产业创新升级而设计创造出的更多更好的各类产品,把都江堰市的旅游推向世界、推向大众,为建设国际旅游城市而积极努力。 

 

  政协都江堰市委员会       

      201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