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都江堰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十四届三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
时间: 2015-01-24 来源: Admin 点击量:
(2015年1月24日在政协第十四届都江堰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政协副主席马学锋
各位委员、各位同志:
我受政协第十四届都江堰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以来的提案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2014年提案工作情况
一、提案及办理的基本情况
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257件,经审查,立案239件,作为意见建议处理18件,立案率93.0%。立案提案包括集体提案3件、联名提案44件、委员个人提案192件。立案提案中涉及经济发展方面的162件,占67.8%;涉及科教文卫体方面的35件,占14.6%;涉及公安、民政、劳动、民族、宗教等方面的42件,占17.6%。
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在十四届三次会议闭幕后,市政协会同市委、市政府分别召开提案交办会,对会中初审、会后再审立案的提案和一、二次会议的B、C类提案进行集中交办;交办会后到2014年8月,又对闭会期间收到的提案及时审查并送交有关部门办理。截止2014年11月,提案已经按有关规定全部办理完毕。提案提出的问题得到解决或基本解决的有175件,占立案数的73.2%;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分步解决的有48件,占20.1%;受条件限制目前不能解决、需要向委员说明情况的16件,占6.7%。信函或电话收到办理情况征求意见239份,委员对承办单位的承办态度表示满意的236份,占98.7%,基本满意的3份,占1.3%;对承办单位的承办质量表示满意的221份,占92.5%,基本满意的18份,占7.5%。未立案的提案作为委员建议也转送有关部门研究并作出书面答复。
二、提案办理的主要成效
(一)旅游发展建设方面的建议助推了“旅游提升”计划的实施
围绕“加强古城区旅游功能配套建设”的建议,市政府落实专项资金启动了《灌县古城旅游规划》编制。古城区引资建成一个集餐饮、咨询、酒店和票务预定、自驾车租赁等于一体的锦堰楼旅游服务综合体;建成投运21家酒店、5处永久性停车场和5处临时性停车场;完成旅游公厕、游客休息等设施的建设和景区全景图及导游线路图等标识标牌的安装。
市旅游等相关部门认真采纳“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引进大型旅游综合项目”、“挖掘优势旅游景点资源”、“打造都江堰蝴蝶观光旅游”、“新增旅游专业频道”等提案建议,积极引进建设自驾游露营地、猕猴桃风情小镇、赵公山财神文化、芒城遗址公园等一大批旅游服务项目;推出了古城开城、仪仗巡游、城隍庙祈福大典和道教洞经音乐等常态化演出,将华西昆虫博物馆等民间博物馆列入旅行社旅游路线。新增了都江堰市旅游专业频道,成功引进了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电视明星真人秀节目,抓紧引进大型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落户我市。
“对环山旅游公路进行高品质打造”、“完善我市交通指示牌,助推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等提案受到交通、公安、建设等主管部门的重视,有关部门投入约60万元,对玉堂至青城山环山旅游道路进行了绿化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了都江堰市境内的交通指示牌,标明了主要的交通要道和景区路径。
市农业主管部门积极采纳“加快家庭农场实践与政策创新”、“发展观光农业”等提案建议,积极发展家庭农场、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2014年共发展了文化展示、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等综合农业休闲观光园和家庭农场24家,经营面积2300余亩,解决当地农民常年务工近200人,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者到我市农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同时,一次会议的B类提案“尽快开放熊猫谷”的建议得到成都市和都江堰市两级政府的大力推动,在2014年实现了正式开园迎客。
(二)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方面的建议助推了“品质城市”建设
“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管理,健全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质”的主席会议建议案移送后,市政府赓即组织力量对提案涉及的问题进行调查,并把城市污水管网建设纳入2014年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修订完成了排水专项总体规划,规范了管网审批和建设监管程序,明确了建设整改完善的计划和步骤;制定了《都江堰市污水管网移交管理办法》,建立了重点接口井定期水质监测制度和管网信息共享机制及互动协调机制;加大了截污排污管网建设力度,投资38万元完成了都江堰大道右支渠22个点位的截污设施,投资170余万元新建排污管网900米。
围绕“进一步加大城市公厕建设和管理力度”的建议,市政府将城乡公厕建设和免费开放纳入了2014年都江堰市民生工程。完成了5个点位老旧公厕的改造,127座城乡公厕全部实施免费开放并加强了管理。围绕“提升出租车运营管理水平”的建议,市相关部门召开了增加运营车辆听证会,理顺了管理体制和利益机制,分两批在古城区、快铁中心站等人流量大的场所设置了出租车停靠站点。
“利用置换灾毁房后的土地增加城市绿地”、“在邮票绿地建设中注重文化体育功能配套”的建议,得到市相关部门的落实,2014年新建了10个公共绿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同时配套建设停车场2处、广场健身设施3处、公厕2处、小型公共活动空间7处,并在即将建设的绿地中规划了羽毛球场、篮球场、乒乓球场。
结合“加快都江堰4G网络和无线城市建设”等建议,有关部门在全市规划了4G基站656个,开通了281个,启动了百米生活惠民行动,并将其作为都江堰市16项为民办实事工程之一,实现了古城区公共区域WIFI全覆盖,永丰大道内商户免费无线网络基本覆盖。
“加强城乡一体化集中居住区管理”、“在全市推广柳街散居院落环境卫生整治管理经验”等城乡管理方面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市委政法委牵头启动了全市集中居住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指导成立了219个业主委员会,全面建立了小区物业管理;在全市174个院落进行了散居院落综合治理先行试点,现已进入全域推广阶段,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
同时,二次会议B类提案“统筹推进已撤并乡场镇改造的建议”,经相关部门继续办理,已经梳理规划6个场镇14个基础设施项目,大乐、土桥、徐渡三个老场镇的基础设施改造和新规划的旅游休闲、养生养老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三)围绕农业、工业等经济建设方面的建议助推了我市产业“转型升级”
“抓住国际猕猴桃大会契机,大力提升我市猕猴桃产业发展水平”的主席会议建议案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投入财政资金8600多万元实施了向峨乡1万亩猕猴桃基地提升及景观化打造、全市猕猴桃质量可追溯体系、农业物联网智能平台、猕猴桃观光采摘体验园、风情小镇等27个十万亩猕猴桃产业提升建设项目;高质量举办了第八届国际猕猴桃研讨会暨成都猕猴桃节,吸引了来自17个国家的400余位国际专家、设备制造商、投资人、营销专家以及500余位各类客商;2014年11月,都江堰市成功荣获“中国绿色生态猕猴桃之乡”的称号,极大地提升了我市猕猴桃的影响力。
围绕“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的建议,市政府出台了《都江堰市产业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对产业扶持资金的来源、使用范围、支持方式、申请条件、申报审批程序、资金拨付及监管等作了进一步明确规定。
市相关部门和乡镇十分重视“做好乡镇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在崇义镇规划工业集中发展区”(二次会议B类提案)等方面的建议,经过积极争取,2014年成都市经信委已将崇义园区规划为“高端钢门窗制造和汽车改装”特色园区,并列入《成都市工业1313发展战略》,进一步拓展了我市的工业发展空间。
市环保、林业等部门十分重视“积极争取省和成都市对我市进行生态补偿”等建议,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省级有关部门已经完成了《紫坪铺水库水源涵养区生态补偿机制及政策初步方案》编制,相关补偿机制正在建立中;成都市在2014年将集体公益林生态保护资金补偿金从每亩30元/年调高到50元,并将都江堰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生态走廊、都江堰国家森林公园、灵岩山森林公园等国有公益林纳入补偿范围。
(四)改善政务环境、引进高品质教育和旅游资源等建议助推了我市对外“开放合作”
围绕“简政放权,缩短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我市政务环境建设”的建议,市政府制定了贯彻落实“八项规定”情况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和《2014年投资软环境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在政务窗口全面实行“338”分段延时服务,积极开展网上审批、网上集中年检等工作;取消和调整了66项行政审批项目,将502项审批及服务事项由以前的合计13440个工作日缩短为2345个工作日。
围绕“积极引进高等院校进驻我市建设发展”、“培育和引进高品质教育资源”的建议,市政府出台了《都江堰市服务业扶持办法(试行)》等政策,成立服务业投资促进工作组专项开展引进工作,在聚源片区规划了新引进高校用地,并与香港文汇管理学院四川分院就项目落户进行了深入洽谈;成功地引进了成都树德中学和泡桐树小学到我市合作办学。
“加快青城洞经古乐的发掘运用”、“推广青城武术”等建议得到有关部门的采纳,文化主管部门策划、组织青城洞经古乐、青城武术等参加了法国、瑞士、香港、台湾等多项国(境)内外大型交流推广活动,并积极推动在我市青城山、都江堰、古城区等点位演出。结合“加快推进滨江新区建设”的建议,市政府开展了滨江新区概念性规划全球竞赛和招标工作,遴选优秀方案作为新区规划蓝本;积极引进大型文化旅游综合项目,加快开放合作进程。
(五)反映社会热点和群众呼声的建议得到及时采纳与办理
“进一步加强白沙河道清理”、“对水毁河堤进行修复”、“整治环山渠”等6件涉及水利设施建设的建议得到水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共筹资1900余万元整治了包括白沙河、龙溪河、石孟江等多条山溪河重大安全隐患点101处;投资100余万元在环山渠原损毁河段新修了排洪闸。“加强乡村道路建设,完善公路设施”等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落实,投资2700万元在我市部分县级乡村道路安装了82公里的铝合金防护栏,新安装了柏条河两岸等道路的红绿灯22处。“重建安龙镇大乐老场镇东方红大桥”提案受到各方关注,2014年四川泰合置业集团捐资400万元完成了东方红大桥的重建,受到民众好评。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加快食用农产品安全体系的建设”等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市食品安全主管部门加大了对食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现场巡查力度,开展了学校及周边食品安全综合治理,对食品生产和餐饮服务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将我市目前2400余家餐饮单位全部纳入量化分级管理,开展了旅游景区沿线和食用油、食品添加剂等重点领域的专项整治。
“加强干部作风督查”等建议得到主管部门的重视,在简化审批流程、加强政务服务的同时,加大了节假日、双休日的检查力度,开展窗口服务和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专项治理巡查400余次;组织开展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庸懒散浮拖”问题专项治理,查处了一批违反工作纪律和“四风”的干部,并向全市通报了一些典型案例,有效地纠正了干部“不在状态”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
三、提案工作的主要特点
(一)创新工作方式,广泛征集提案
一是专题研究落实提案撰写工作。市政协不断改进和创新工作方法,2014年,在提案专题主席(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后,采取专委会专题会议协商、群团与界别专题座谈会议定、乡镇区域和行业内委员研究商讨等方式,议定提案方向、确定提案目标、落实提案撰写委员,并制定了围绕相关提案所要开展的调研和视察计划,力求提案广覆盖和高质量。
二是全方位服务委员提交提案。采取温馨提示、信函征集与网上征集相结合的方式,为委员提供撰写和提交提案的便利。在全委会召开前,向全体委员寄送《致委员的信》、《提案表》和《提案范例》,告知提案撰写要求;会后,及时将提案综述上传到政协网站,让委员了解提案的整体情况,配合提案委员会邮箱,方便委员查阅和及时便捷地提交新的提案。
三是努力提升提案质量。结合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市政协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专委会围绕市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委员在全会上关注和讨论的重点议题,深入对口联系的部门、乡镇、社区、企业和老党员、贫困户家中,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下基层、访民生、探民情、听民意,努力让提出的提案更加接地气、近民生,更切合群众的诉求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优化工作流程,迅速落实办理
一是协商落实承办单位。在提案再审会、政府交办会前及会后,反复与市委办、政府办、提案人、拟定的承办单位进行多次沟通和协商,确保提案办理单位的及时落实。同时再次交办B、C类提案。
二是两级政协联动推进。对于需要成都市给予大力支持的提案和建议,采取市县两级政协联动的创新方式积极推动。由我市政协委员和驻我市的成都市政协委员分别向我市和成都市政协提出提案和建议,由市县两级政协跟踪落实办理,极大地加大了我市有关重点提案的办理力度,开放熊猫谷和实施生态补偿等提案办理实效明显。
三是开展“双向”征集工作。提案委继续坚持提案办理满意度的双向征集工作,对20件与承办单位之前征求意见不一致的办理结果,及时与政府办进行沟通,由政府办统筹安排进行二次办理,办理实效较之前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践行务实作风,增强工作实效
一是协调督促。通过走访提案委员,与市委政府领导及承办单位面对面地协商或电话、网络沟通,与政府办协商采取发文督办和两次专题会议督办等形式,积极落实办理。
二是重点跟踪。多次与市委办、政府办进行沟通协调,会同两办对主席会议建议案、重点提案和民生类提案分阶段地进行跟踪和服务,详细掌握办理情况,及时进行督促和调整办理单位,确保了重点提案和民生类提案的推进、落实。
三是调研视察。市政协相关专委会结合委员提案,就“发展道文化助推旅游转型升级”和“完善文化产业布局推进品质城市建设”等开展专题调研,并在市政协常委会上与市政府进行了协商。结合委员提案和民生工程,开展了全域城乡环境提升工作、向峨国际猕猴桃风情小镇建设、新闻媒体服务旅游及营销城市工作、政务窗口“338”分段延时服务工作、强化污水治理、建设品质城市、B类提案二次办理和C类提案回头看等专题视察,有效地推动了相关提案的办理。
四是扩大影响。经过认真总结,我市《创新制度,改进方法,增强提案工作实效》在全国政协专题培训会上进行大会交流,《发挥政协委员在提案工作中主体作用的实践与探索》在成都市政协提案工作交流会上进行交流并收入《成都市政协理论研究会2014年度论文集》,同时在《成都政协》2014年秋季刊上发表;根据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主席会议关于编撰《“5•12”大地震都江堰市灾难备忘录》的建议案完成的《“5•12”大地震都江堰市备忘录》,2014年获得了四川省政府第十六次哲学与社会科学奖三等奖,扩大了我市提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十四届三次会议的提案数量达到257件,较二次会议增加21件,增幅为8.8%,质量也有较大提高,提案办理实效明显,在助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聚焦都江堰区域宏观经济发展的提案建议还不多,提升行业发展类的提案较少,少数委员的调研还需进一步深入,视察督办提案办理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提案办理的沟通和回复需进一步完善,提案办理的实效有待进一步增强等,这些问题都应该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探索。
2015年提案工作建议
以中共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继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高质量、讲求实效”的工作方针,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市,紧扣都江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民生主题,加强沟通与协商,进一步提高提案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提案工作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中的作用,为打造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奋力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深入调查研究,提高建言献策水平
全体政协委员和参加政协的各人民团体,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共都江堰市委第十三届五次全委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改进工作作风,紧扣重大文化旅游项目的落户建设和区划调整、机构改革等新形势、新情况,更加深入行业和基层,更加贴近民众和实际,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加强沟通与协商,集中民智,多写提案,写好提案,为推进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多献良策。
二、强化工作协调,提升提案办理实效
市政协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继续把提案工作作为全局性重要工作来抓,积极开展提案办理协商;各专委会要加强对涉及提案的统筹与协调,加强与对口单位的沟通与协商,积极做好提案征集和追踪办理工作,并注重调研视察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和办理实效;提案委员会要与市委办、政府办加大提案办理的协调、服务和督办工作力度,努力增强提案工作实效。
三、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提案工作水平
提案委员会要按照《提案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十四届四次会议提案的审查工作,严格把关;各专委会要加强与委员的协商和沟通,确保提案质量有明显的提升;要加强对提案的综合分析,及时通报提案的整体情况;要进一步加强交办、督促和催办工作,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推进政协提案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